猫窝:岛主抄书

2006年2期导读

旷新年  蔡翔、于坚、韩少功等  “《天涯》十年:中国的思想与文学”专辑

   《天涯》改刊已经十年了,我们以为,对《天涯》十年最好的纪念不是庆祝或表功,而是重温《天涯》改刊时的“编辑设想”,现摘录如下:“改版后的《天涯》力图成为一份具有道义感、人民性与创造力的文学文化刊物,致力于历史转型期的精神解放和精神建设。它仍然以小说、散文、诗歌为主体,同时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国杂文学即大文学的传统,注重培育和保护各种边缘的、杂交的、新异的文体。它支持作者们对传统的文学样式予以革新和探索,与此同时,文学家的非文学关注,非文学家的文学参与,作为文学的外延和纵深,亦将在这里获得充分的版面。本刊视文化多元化互补和艺术与学术的个性自由发展为精神成长的必备条件,愿意成为不同观点与流派的好作品同展风采的舞台。”我们不敢说自己已经达到了当初的设想,但我们还会继续努力。

陈映芳 南帆  柳冬妩  底层及关于底层的表述(再续)

   本刊从2004年第二期起推出“底层及关于底层的表述”的讨论,前后已持续近两年,开初是觉得在中产阶级文学大行其道之时,底层问题应该引起关注,于是有意识地刊发了一些文章。好在差不多同时,文学界也出现曹征路的《那儿》、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等。但这样的作品与铺天盖地的中产文学或小资文学来说,还是太少。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以为底层问题是应该一直关注下去的。

傅菲、阿贝尔、李晓君  等“散文新锐榜之一”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感到近两年散文界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一些对于文坛来说名字还有些陌生的青年作家直面现实,写出了一些反映个人生存处境和社会转型期深刻变迁的作品,有生活厚重感,艺术上也力图创新,《天涯》陆陆续续发过一些,这一次比较集中地刊登了六位青年作家的散文,就是想促进这种努力继续向前。

孙立平《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裂变》

    作者调查和分析了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种种变化,忧虑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趋势,提出要防范社会结构的“断裂”,并指出:“断裂的社会”并非“多元社会”,“多元社会”不过是利益博奕,有共同点可以整合;“断裂的社会”则由于不同社会群体所关心的问题互相脱节,甚至彼此矛盾,无法形成相同价值伦理,达成社会共识与相互信任,对整个社会的整合和稳定构成挑战,应该引起警惕。

http://www.cul-studies.com

This entry was published on 2006/03/22 at 08:00 and is filed under 信息发布. Bookmark the permalink. Follow any comments here with the RSS feed for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