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矜
〈找到中國人自己的nomos:也說施特勞斯的精神〉,2002。
王利
王聯合
〈施特勞斯主義與美國新保守派〉,載於《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8)。
水亦櫟
〈政治與哲學:甘陽和劉小楓對斯特勞斯的兩種解讀〉,載於《開放時代》171 (2004, 3)。
甘陽
〈政治哲人施特勞斯:古典保守主義政治哲學的復興--《施特勞斯文集》前言〉。
朱浤源
〈重振政治哲學雄風:里奧‧史特勞斯思想簡介〉,載於《中國論壇》,第12卷第2期(1981):49-54。
任曉
〈施特勞斯與新保守主義〉,載於《開放時代》2004年6月14日。
沈陽
〈利維坦:為自由保駕護航〉,載於《開放時代》(2004)。
李強
〈美國新帝國主義的全球戰略的政治哲學解讀〉,2003。
〈被誤讀的《關於馬基雅維里的思考》〉。或題:〈「誤讀的傑作」?〉,2004。參閱:秋江,〈馬基雅維里:忘卻之後的改變〉,2005。
泮偉江
林沛熙
《歷史主義及其「危機」:一種理解施特勞斯政治哲學使命的觀點》,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摘要及全文。
林國榮
〈憑什麼相信哲學家:致萌萌與張志揚老師〉,2002。
〈關於Leo Strauss〉,2004。
〈埃涅阿斯的幻夢或自由作為帝國的技藝:施特勞斯〈德意志虛無主義〉(1941)講稿簡注〉,載於《憲法與公民》,趙曉力編,上海:上海人民,2004,頁 425-441。
屈履
〈決斷與不可決斷〉(Meier《隱匿的對話:施米特與施特勞斯》評介)。
范仄
胡全威
《史特勞斯》,臺北:生智,2001。
秋風
〈理性的政治?自由的政治?〉,2003。
梁慧
〈美好生活的道路何在?施特勞斯關於「耶路撒冷和雅典」之命題的思考〉。
郭仁孚
〈對傳統經典政治理論的基礎認識〉,載於《東吳政治學報》8 (1997): 87-116。摘要
〈史特勞斯對政治哲學的基本看法〉,載於《東吳政治學報》11 (2000): 169-190。摘要
張旭
〈施特勞斯在中國:施特勞斯研究和論爭綜述〉,載於《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4 (2003): 12-16。
〈解釋與論證:施特勞斯〈神學與哲學的相互影響〉評注〉(一)、(二),載於《視角》1.2 (2001),1.3 (2001)。
〈生活世界中的三種哲學生活:中國現代哲學面臨的選擇〉,2002。
〈「權力意志」的浪漫與媚俗〉,載於《二十一世紀》70 (2002, 4)。
〈列奧‧施特勞斯重新檢討西方哲學史之後〉,載於《激盪與反思:海峽兩岸西方哲學東漸百年學術研討會專集》,屬於《世界哲學》2002年增刊。
〈誰能終止「恐怖主義」的再生產?〉,載於《論證》3 (2003)。
〈在恐懼巨人的時代:《布魯姆文集》編選感言〉,2002。
〈精神界的永久戰爭:《詩與哲學之爭》譯後記〉,2004。
陸興華
〈斯特勞斯與我們當前共同的世界政治:論閱讀的政治性〉(共2頁)。
陳家琪
〈也談「現代性的三次浪潮」〉,載於《激盪與反思:海峽兩岸西方哲學東漸百年學術研討會專集》,屬於《世界哲學》2002年增刊。
〈法的精神:啟示神學與政治神學〉,載於《二十一世紀》32 (2004)。
陳建洪
〈施特勞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學》的目的及其影響〉,載於《荷爾德林的新神話》,劉小楓、陳少明編,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頁 359-369。
〈評諾頓的《施特勞斯與美帝國的政治》〉,載於《美德可教嗎》,劉小楓、陳少明編,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頁 261-263。
童世駿
〈多重現代性、斯特勞斯和當代知識論:查爾斯‧泰勒與華東師大學者們的對話〉。
曾裕華
〈傳統與現代性:利奧‧斯特勞斯的政治哲學〉,載於《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1期。
陽敏
〈哲學家理查德‧羅蒂專訪〉,載於《東方早報》。參閱劉擎,〈領略羅蒂〉;羅崗,〈羅蒂與施特勞斯〉。
楊立華
〈施特勞斯的底色〉,載於《顛躓的行走:二十世紀中國的知識與知識份子》(《學術思想評論》第11輯),賀照田編,2004。
楊國成
〈施特勞斯:二十世紀的柏拉圖人〉,載於《世紀中國》。
鄧文正
〈史特勞斯、美京、香港〉,2005年4月4日。
劉小楓
〈施米特故事的右派講法:權威自由主義?〉,《二十一世紀》54 (1999)。
〈尼采的微言大義〉,載於《書屋》2000年10月。參閱:陳家琪,〈在學問之外:也談尼采的微言大義〉,載於《書屋》2001年1月;張遠山,〈廢銅爛鐵如是說:讀劉小楓〈尼采的微言大義〉〉,載於《世紀中國》。
〈刺蝟的溫順〉,載於《書屋》(2001, 2);《中國大學學術演講錄2002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參閱:林國華,〈關於〈刺蝟的溫順〉的信〉,載於《書屋》(2001, 3);古木,〈攪爛一塘泥的刺蝟:讀劉小楓〈刺蝟的溫順〉〉,載於《書屋》(2001, 7-8)。
〈哲學、上帝與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施特勞斯的政治哲學與神學〉,載於《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 14 期「啟示與哲學的政治衝突」,2001,頁 13-60。
〈哲學史研究與哲學的正當性〉,《二十一世紀》67 (2001,10): 140-147。
〈施特勞斯的路標〉,載於《西方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賀照田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頁 3-85。
〈重新繃緊琴鉉的兩端〉,2002。
〈多元的抑或政治的現代性〉,2004。
蕭敢
佚名